我的账户
肇州资讯网

自媒体资讯干货

亲爱的游客,欢迎!

已有账号,请

立即登录

如尚未注册?

加入我们
  • 客服电话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400-000-0000

    电子邮件

    xjubao@163.com
  • APP下载

    肇州资讯网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肇州资讯网公众号

肇州资讯网 网站首页 资讯列表 资讯内容

王凯:探索中国名城保护与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的融合路径

2022-09-30 发布于 肇州资讯网
途虎

  新华财经北京9月30日电(丁正威)2022年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建立40周年,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50周年。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王凯近日聚焦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世界遗产保护之间工作内容不断交融、拓展的创新实践,介绍打造特色化的中国名城经验。

  1982年,国务院公布北京等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单,标志着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开始建立。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初步统计,目前世界遗产名录中,历史城市、历史中心和历史城镇占世界文化遗产总数15%以上,地位举足轻重。同时,在141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43座名城具有世界文化遗产。

  王凯认为,历史文化名城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和措施存在密切关联互动。自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来,我国持续学习借鉴世界遗产城市的保护理念与管理措施,跟进国际趋势并汲取优秀经验,不断探索特色化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城市的保护和发展路径。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创立之初设置了名城所机构,四十年来全方位服务我国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建设,同时也在积极探索历史文化名城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双向联动路径。

  王凯介绍,针对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中规院在编制大运河(浙江段)保护规划时,开展了对大运河文化线路关联性、活态性的价值研究,提出沿线运河城乡聚落的整体保护策略;在杭州历史文化保护实施评估工作中,中规院则重点研究了西湖等世遗综合保护工程与名城保护体系的协同关系。

  同时,中规院也在杭州、洛阳、拉萨等世遗所在地开展名城保护规划,探索从名城整体保护工作与世遗保护深度融合的路径,还在世界遗产城市中做出了一批保护更新领域的“中规作品”,像北京崇雍大街、拉萨八廓街、泉州中山路等实施案例就融合了遗产保护与社区可持续发展需求。

  中华文明同世界其他文明有着长期交流借鉴的历史。王凯认为,在未来历史文化名城与世界遗产保护的双向联动中,我们应探索建立以历史文化遗产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平台体系。在贡献、分享中国名城智慧与实践经验的同时,与世界文化遗产加强交流互鉴,推动密切合作,促进国际社会中相互尊重与包容,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成为世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完)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1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该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相关阅读

  • 肇州资讯网
    1970-01-01
  • 肇州资讯网
    1970-01-01
  • 肇州资讯网
    1970-01-01
  • 肇州资讯网
    1970-01-01
  • 肇州资讯网
    1970-01-01
  • 肇州资讯网
    1970-01-01
肇州资讯网

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Get最新资讯

相关分类
热点推荐
关注我们
肇州资讯网与您同行

客服电话:400-000-0000

客服邮箱:xjubao@163.com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肇州资讯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肇州资讯网 X1.0@ 2015-2020